今天柒柒想和大家聊一聊家庭的收納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在居住的時候都在思考一個家到底需要多少的收納空間? 收納空間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想想自己身邊的朋友在裝修的時候都沒有很好的去規劃收納空間的問題,然后入住之后儲存空間不足讓很多雜物堆放在外。又有一些朋友設計了很多的儲存空間Z后一半都沒用上。 其實柒柒認為儲存收納空間的設計非常有必要,東西太少會顯得空間不足而局促,太多會讓人養成囤積的習慣。 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收納空間。具體怎么做呢?接著往下看… 如何合理安排收納空間 柒柒請教了一下專業的整理師,首先我們在設計收納空間的時候就需要預估一下這個家家庭成員的物品需要占用多少收納空間。 然后根據這個量再在這個基礎上增加20-30%就可以了,增加儲存空間的量的是為了日后生活預留一些余量。當然如果有可預見的家庭成員的改變,例如寶寶的出生或者父母過來居住也是需要考慮進去的。 其次不光是收納空間的設計上面,我們也需要有相應的收納空間規劃。今天給大家講講Z簡單易懂的四個原則。 原則一 關注動線 動線指的是人在家中活動的路線,東西的收納要注意減少人的活動路線。 原則二 設立倉庫區域 集中收納使用頻次非常低的物品,有必要劃分出一個倉庫區域。特別注意季節性的物品,比如風扇,棉被等,還有日常消耗品的囤貨。 原則三 確認收納黃金區域 黃金區域就是你站直的時候,你的膝蓋到你的手臂抬起的位置。在這個位置是Z容易拿取的,使用頻次高的物品一定要放在這個區域。需要注意孩子的空間,根據孩子身高定制黃金收納區域。 原則四 按人分區 東西不要混放,如果條件允許,孩子和老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收納空間。不僅是為了收納方便,也是一種人際邊界。 當然僅僅掌握空間規劃還不足夠,我們還需要去維持保證不復亂。 如何告別復亂 合理規劃,利用好垂直空間 當一個區域有大量物品堆積在一起時,可以考慮借助空間進行垂直收納,在擺放任何東西的時候要把它豎起來,這樣非常一目了然,同時可以提升抽屜和柜子的容量。創造更大的利用價值。 定位收納物品 1.同類集中 做好空間的規劃后,就輪到物品了,可以將家里的所有物品進行一大致的空間分類,每一類物品有對應的收納空間。例如家里所有囤積的零食,都安排放在固定的零食柜子中;同類物品集中收納管理,更好查找與拿取,方便日常的操作。 2.多次細分 當物品集中管理時,就會發現同類物品的數量也不少,這時候就需要對物品進行細分了。我們家中大多數物品都是小而零散的,就像一個抽屜臺的空間,里面也有幾十甚至上百件物品。一般情況下,細分物品比較零散,這時候需要借助收納工具進行分隔。經過細分收納后,零散的物品更一目了然! 3.固定位置 ·物品經過分類后,就等于已經定位收納在那個位置上,除非這件物品已不符合你的動線,否則不需要輕易變更易動。 4.形成定位習慣 物品擺放一定要分類,至于分類的標準,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習慣和偏好。特別重要的是每一種分類都要習慣放在固定的位置,有了固定的位置,下次找的時候就可以按照直覺隨拿隨用,隨拿隨放了. 巧用透明容器 1.去包裝 為了更方便收納,物品更整齊有序,我們可以去掉物品包裝,利用收納盒分割收納物品。在視覺上減少信息的雜亂,也是一種幫助找到整齊感的方式之一! 2.可視化 在選擇收納工具時,優先選擇透明可視類!再加上標簽,就能快速辨別物品。使用統一的、合理暴露的收納工具,在視覺上也更清爽舒適! <<<< 收納整理的重點在于能否一直保持整潔的狀態 確定一個房間的用途非常重要,每處空間的使用都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 空間為人而存在,空間并非為擺放物品而存在。 打造一個以人為本的家,而非物質至上的家。 收納整理的好處是擴大空間。 整理收納就是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