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現代社會,有種幾乎人人都會患的病,它發作的時候人們只想世界靜止,忘記所有的催促和任務,這種”病“就是拖延癥。
拖延癥的“持續發作”將會是種惡性循環,越拖延就越焦慮,從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將拖延癥和懶混為一談,但拖延癥和懶是一回事嗎?
事實上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拖延癥:指的是回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這會導致當事人感到焦慮,愧疚,不安并且產生自我懷疑。
而懶:指的是盡管有能力去行動或發揮自己的能力,但對活動或努力不感興趣。
由此可見,拖延癥與懶的區別在于目標事件是不是必須完成的。
比如,我有一份學習(工作)任務必須在3天內完成,但是我卻不快速去做。這種情況就是拖延癥。
也就是說即使有任務當前,但還是沒辦法很投入地去完成,而是拖拉回避。
而家里總是沒有及時的去收納整理就是源于我們的拖延癥,想想你是不是收藏了無數篇整理收納干貨,下載了無數個整理收納視頻,記下了無數個的整理收納技巧,卻遲遲行動不了?
今天就教大家幾個辦法輕松克服整理收納前的拖延癥、
明確自己的小目標
拖延癥反復的一大原因,就是我們缺乏一個明確的小目標,比如我想坐在寬敞利落的客廳看電視,這個目標就非常明確。
“寬敞”是需求,那我們再整理的時候,就會把那些占位置的、對看電視沒用的東西清理出桌面。目標明確,行動效率自然也高了很多。
再比如:
從扔掉東西開始,把衣柜不要的衣服先丟掉;
從清潔物件開始,把桌面的幾個水杯刷干凈;
從擺放書本開始,把書柜的書本都排放整齊;
……
弄清楚自己需求、降低完成的難度,從整理收納的一個較小的動作開始,方便入手。
用“邁出一小步”取代“做一件完整事情”,然后把從中獲得的自信和經驗應用到更多的地方上,有效對抗拖延
清晰的時間規劃
在開始整理之前我們可以把目標分解成每個小任務,再細分到每一次整理的任務量,做好每一項任務的時間規劃,比如1小時我要整理好這個書桌,2小時我要收拾好廚房。
之前有看到過一個“2分鐘法則”和半小時承諾,這個其實在整理收納上也非常適用。
①生產力2分鐘法則:以任意一種方式行動超過兩分鐘,不必完成任務,甚至不需要處理主要任務。
2分鐘看起來很短,但也能完成小小的整理,比如清理書桌上沒用的書籍。
當我們一但開始這個僅有2分鐘的任務,就會更容易一直做下去。
②半小時承諾:一次工作至少半小時,先不管會做成什么模樣,要點在于給自己一個容易做到的承諾。
就拿整理來說即使這半小時只疊了幾件衣服,丟了幾本書,疊了一張被子等,只要達成了這個承諾即可。
這樣長期的堅持下去你會間接的養成一個收納整理的習慣。